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1为使七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美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教学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期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本册教材共有十三课,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业类型主要分为欣赏评述课、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和综合探索课四大类。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设想与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新的学期,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此处隐藏3807个字……p>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三、发展阶段。
师: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生: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师: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擒兔图》,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再用课件,让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窜川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深化阶段。
师:动物、植物和人类都是有生命的,又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相融的。那么生命与自然是如何相融的呢?让我们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体会。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炼丹台》,先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作品采用什么形式表现?作者登上黄山炼丹台有什么感受?“人疑世外仙”是什么意思?
通过欣赏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中的情景交融,即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意境。
2、展示课件,欣赏风景画《岩石的静观》,从作品的主要景物、特色、意境等方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把顽强的生命力、坚毅的性格与岩石联系在一起。
3、展示课件,欣赏外国风景画《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什么?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与自然景物有什么区别?体现出画家的什么情趣?风景画与山水画在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山水画——寄物抒情,物我合一;风景画——借助色彩揭示主观世界。
4、展示课件,依次欣赏中国花鸟画《玉兰黄鹂》、《群虾》、《雨点》,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花鸟画作品,把生命与自然融合起来。教师简单介绍花鸟画和“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
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讨论: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为什么?花鸟画的特点是什么?画家通过什么方法 使自然与生命和谐交融?
5、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是不是一种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生命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6、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到自然中,把自己的感受与自然联系起来,就会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融。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大家明白了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的审美对象,生命与自然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和谐统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艺术家永恒关注的主题。
五、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从网上查找资料, 谈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保护生命?为什么说生命与自然和谐 交融,是艺术家普遍关注的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名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7一、学生情况分析
美术基础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缺乏,但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大块
1、造型表现
有意识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评述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4、综合探索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三、任务和目标
1、美育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重点是让学生感觉、体味、把玩世界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提高学生现在和今后的生存质量。
2、智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想象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