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4-03-24 09:21:37
大学读后感15篇

大学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读后感1

《小区域大学问》实用性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包括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辅助说明;涉及的内容全面,包括区域开展的两大内容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选择的问题典型,是我在实践中最经常遇到的;阐述的语言平实,是我易于接受的;该书对区域活动有深刻的观察、实践与思考。

在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对待冷门区和热门区、如何培养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如何指导和评价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如何将区域活动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等方面剖析的很清晰。现在的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区域活动,但区域活动不是一件时髦的外衣,谁穿上都漂亮,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困扰,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会帮助大家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二: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割空间布局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

有研究指出,教室空间的分隔会影响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因此,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班级的空间有多大、无论把活动室分割成几个区域,空间的布局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具体规划。

1、区域的数量与大小要适宜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的活动室不仅要用来开展区域活动,同时还用来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因此,班内设置多少个活动区,哪个区域的面积要大一些、哪个区域的面积要小一些,区域活动面积与集体教学活动场地如何协调共存,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区域数量的选择与活动室空间的大小、班级幼儿人数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不能一概而论。空间大的活动室,活动区域自然就可以多设几个空间小的活动室,数量就得适当减少。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目标的重要程度、一次进区人数的多少、幼儿在区内的活动频率、活动幅度等指标来具体确定。通常情况下,承担近期重点目标的区域面积比非重点区域的面积要大,以确保重点目标的落实一次进区人数多的区域面积比人数少的面积要大幼儿进区率高的区域面积要比进区率低的面积大活动幅度大的区域比活动幅度小的区域面积要大。这样设置不仅带来活动上的支持,同时兼具空间视觉上的美感,切忌平均用力。当然,对于区域的数量及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选择不断加以调整。

2、动区与静区要避免相互影响区域动区和静区要有意分开,避免其间的相互干扰。相对安静的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宜相邻而设,并与相对热闹的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隔开一定的距离。

大学读后感2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作为大一新生,开学已经两个月了,真正融入大学了吗,还是在外徘徊彷徨?我想大多数都是后者吧!至少我是属于后者的。这个问题我也曾多次问过自己:为了什么远隔万里来求学,上大学难道就是为了那一纸的毕业证书吗?通过这次经贸学院学风建设活动,我接触到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这不就是始终萦绕在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回答的问题的答案吗?

那我就对于其中的一些章节谈一下我的理解。大学,只是读书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做的应该更多,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做的应该更多,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自身素质的提高日益重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很多: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新事物能力等等。这些素质的提高从书本中不能完全得知,这就学要我们的思考,学会思考,细微知著,着眼于小事,思考身边每天发生的现象,举一个人尽皆知的例子,一个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他却悟出有引力定律,可是人尽皆知的例子中我们学会了多少其中的精髓,又有多少人在细心观察者身边发生的故事。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看到一则广告,听到一则新闻,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边的这些看上去似乎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不要苛求于学校的条件,有很多人抱怨学校的住宿条件差,饭堂总不能让人满意,总是羡慕其他大学的硬件设施,当初选大学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学楼是不是新建的,图书馆是否漂亮。过客,我们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当我们大学毕业我们能从学校带走什么,当我们被学校“细心”的清除学校时,你是否还要考虑学校的条件呢?我们唯一能从学校带走的就是知识和能力。图书馆那么漂亮,可是大学四年你都不知道各个楼层藏书的种类,岂不是很悲哀?语心湖环境很迷人,可是大学四年你都没有去过早读,岂不是很凄凉?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学习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们的老师就算能力很差,但毕竟老师比我们多行了很多年的路,经验和阅历比我们丰富的多。况且我没门学校的师资还是比较好的,身边的同学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这里说的同学不只是说自己同班的同学,而且还包括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同学,包括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同学。这些人用“校友”、“学长”之类的词语来指称或许更贴切吧。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对于作者的这一点论述激起我学习的动力,但点不是对于整体而言,而是个别特例,我相信,我就会创造这个特例,天道酬勤,这是我永远信奉的真理,努力多一点,就会别人多学一点,你的竞争力就会增强一点。请同学们努力吧!

大学读后感3

《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四书到手月余,仅仅是阅读了一遍《大学》,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和教育的道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核心是修身,修身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只有人不断地修为自己,使自己成长,才能承担起责任,才能进一步“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境界有三,一是“识事物”,二是“明事理”,三是“兴事业”。“识事物”就是要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外界打交道,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友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名271教育的教师,尤其是271教育人中的首导,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与其他导师、与家长的关系,要学会与人沟通,尤其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明事理”就是要明白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要尊重自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要顺其自然,不能太强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像公立学校的老师一样用考试的分数来要求和衡量每一个孩子,我们要像赵校长说的那样“帮助松树成为更好的松树、帮助柳树成为更好的柳树”,而不是一概而论,轻易否定我们的孩子,打击我们的孩子。

……此处隐藏10069个字……程还是要求真务实,灵活推进,要遵从实用主义的思想。我认为第三点也是对第一点的补充,决策树画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变化。作者引用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在社会没有地位的人,狗都不会朝他叫。“这种哲学思想,显然不是一味要求人牺牲、奉献的思想,这也更接近人性的真实,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实用主义者。(当然,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更加崇高和伟大,Ta的层次比芸芸众生要更加高尚了。)

第一点是结果导向,第二点是人本主义,第三点是实用主义。每一种哲学思想背后对应的决策都可能会有差异,综合运用之后,可能你还是无法下决断。这时,还需要考虑第四点。

你是谁,你自己的利益在哪里?以及考虑各种关系对决策的影响。例如大楼着火,你只能冲进去一次救人。有三个孩子在一侧呼救,你冲进去能救出他们;你自己的孩子在另一侧呼救,你怎么办?我想如果你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人会苛责你。当你充分考虑各种结果,兼顾了人本思想,灵活实用地决策,并考虑了自身利益之后,仍然没有得出结论。此时,就是高度不确定下的管理决策需要发挥威力的时候了,你需要依靠。

直觉!对,就是直觉!

高阶管理者最常用到的决策工具就是直觉。当然,直觉决策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他经过了上述分析步骤,脑中隐隐告诉他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具体的因果关系,解释路径很难解释清楚。那是因为灰度问题影响变量太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缘故。灰度决策的关键就是依靠直觉作出决策,把球踢出去,看球落到哪里再说。

大学读后感14

剧中有李尔和葛罗斯特这样两个家庭,他们都遭遇了一系列的家庭悲剧,父亲与子女,兄弟,姐妹,双双反目成仇,最后全部死光。感慨他们悲剧命运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这两场悲剧的思考。

葛罗斯特的悲剧是李尔的一个缩影,葛罗斯特之前听信二儿子爱德蒙的谗言赶走大儿子爱德伽,后又因爱德蒙背叛而被挖去双眼,最后死在郊外,令人唏嘘。那么这场悲剧又是如何造成的呢?书的开头,葛罗斯特说了这样几句话——“我还有一个合法的儿子,年纪比他大一岁,然而我还是喜欢他。

这畜生虽然不等我的召唤,就自己莽莽撞撞来到这世上,可是他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这孽种我不能不承认他。”“他已经在国外九年了,不久还是要出去的。”作为一个父亲,当着别人的面,称大儿子为合法的儿子,二儿子是私生子、畜生和孽种,这对于爱德蒙心理的伤害是极其之大的,对于他的母亲,葛罗斯特则称之为东西,这会使爱德蒙对哥哥和父亲产生怨恨和复仇心理,从而导致了日后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爱德蒙是可怜的,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说“爱德蒙还是有人爱的。”

这多么叫人心痛啊,一个可怜的孩子,从小被送往国外,每次提及都要被加之私生子、畜生和孽种的称呼,他多么渴望被爱啊,却从没有过被爱的感觉,以至当他想去爱别人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大儿子对于这场悲剧的造成又有没有责任呢?毫无疑问,也是有的,他太过懦弱,一遇到事情就只想着逃避,直到他的父亲失去双眼,被放逐时,他仍不敢承认自己是他的儿子,最后,他却又丝毫不顾兄弟之情,杀死了爱德蒙,还觉得理直气壮。一个那么懦弱的人,在复仇时的凶残,使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

李尔的悲剧同样是由许多人共同制造形成的,其中有李尔,他对小女儿太过偏爱,令大女儿、二女儿心生嫉妒,他暴躁又喜怒无常的脾气,使大女儿、二女儿没有安全感,而且李尔过早的分封土地与权力,自己空留国王的虚名,没有实权,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在女儿家生活时,又放纵手下,肆意扰乱女儿的生活,引起他们的不满;有小女儿,她通过诋毁两位姐姐的人品的错误方式来要求她们孝顺父亲,这造成了姐姐们的极大反感和憎恶;也有忠臣肯特和弄臣,他们将全部责任推给李尔的女儿们,从不指出李尔自身问题,让李尔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又用暴力和嘲弄的手段侮辱大女儿和二女儿身边的人……

两场悲剧的共同之处,是两位父亲都不懂得到底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太过于强势,也太过于偏爱了,这就使其他的孩子感到缺爱,而产生嫉妒和仇恨,以至最后完全不顾及父子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相互厮杀。

《李尔王》这一部家庭悲剧,让我们思索爱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既不能过分宠溺,也不能全然没有,既不能有所偏爱,又不能完全公平。爱是上帝赐给世界的宝藏,在怎样去爱,怎样分配爱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大学读后感15

夏夜,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阵阵氤氲的晚风吹散了我朦胧的倦意,情不自禁坐一把古藤,品一口香茗,捧一纸经典。

书页翻飞的声响轻轻回荡耳畔,飘进屋里的雨滴沾湿了扉页,在灯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仿佛杨沫笔下的《青春之歌》,那一个娓娓而来的动人故事,在我内心深处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光芒。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的优秀长篇小说,更是我心灵的伴侣,值得珍藏永恒的经典。它就像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淡淡的清香总是萦绕着鼻尖,回味无穷。作者杨沫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以及深刻的描写,华丽的语言和深情的人物给我们演绎了一场非同凡响的时代青春。让我感受到青春就像一首无言的歌,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和着心跳的节拍,奏出生命的辉煌乐章。

“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回忆往事的。她一边哭,一边陷入到回忆中……”她——林道静。当初,她是如此柔弱。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她,生母惨遭被欺负致死,饱受着异母对她的欺负,为了与命运抗争她毅然离家出走,毫不在意一个人孤军奋战。可是家庭的不幸,坎坷的爱情,民族的危难,革命的风暴交织折叠造就了林道静,铸就了一个崭新的灵魂。她的故事曾几度令我潸然泪下,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这是林道静给我青春的礼物。在这个现实的物质社会,或许我们都曾把青春荒废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上,或许我们都曾把青春荒废在短暂的安逸偷懒里,或许我们都曾把青春荒废在自私的争夺名利中……和林道静的精神境界相比,我也许只是她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我想为自己的心灵留有一块纯洁的圣地。

上帝赐给我们一张纯白的纸,再让我们以美好修饰,以活力充实,以道德升华,以勇敢呵护,每画下一笔都会成为永恒的历史。当白纸被我们密密麻麻地填满时,再用时间的双眼去欣赏,那些改写不了的遗憾会令你终身懊悔。

现在,我想在那张白纸上画下青春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要以林道静作为学习的榜样,也和她一样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亲爱的祖国母亲,您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底蕴深厚。您就像盘飞在世界东方的那条巨龙,向世人展现着您五千年的沧桑文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对祖国母亲的关注程度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样,我想去谱写那一直延绵不绝的华夏篇章,去为五星红旗增添一抹新的艳丽。同时,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乘着“爱国”的翅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慢慢地合上书,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望一望漆黑的夜空,竟点缀着几颗忽明忽暗的零星,听着池塘里青蛙的催眠曲,享受着阵阵晚风轻抚着我的脸庞,我不知不觉地做了美好的梦——我充实而快乐地漫步在青春里……

《大学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