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通用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绘得生动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我们已经体会不到了的生活。
通读整篇文章,无处不是妙趣横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更是让我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羡慕:菜畦、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田子、油蛉、木莲、覆盆子……数不胜数,光是这一长串名字,就已经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生趣的世界。鲁迅先生说起它们来精细生动,如数家珍,可见,“百草园”也真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乡村长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戏;可以去给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虫玩耍;可以去河里钓大大的鱼,也可以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帮忙……这样充实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万分憧憬的。有时放了假,我也会去农村玩上几天。那里清新的空气、笔直的田埂、油绿的秧苗、成群的鸡鸭,以及朴实的人们都会令我惊奇。对于在城市的烟尘与楼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那确实是一幅画卷般的美景。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是美丽的,但就像每个人都必须成长一样,鲁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书屋”。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我们自己的“三味书屋”,并且还会不断地努力前行。而我们的“百草园”,则将和童年的记忆一起,为我们的人生永远地留下多彩的一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2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我的人生道路,它时而宽时而窄,可我们都必须踏上这条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读时,只是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并没有联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细细品味时,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想法。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的欢乐生活,以及之后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变得如何枯燥无味。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时期的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没有拘束,不用想着自我该如何谋生,能够尽情地玩耍,能够不带任何目的地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会背负起长辈或家人的期望,我们必须要学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们也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人的启示吗?
此刻很多孩子拒绝长大,上了中学还期望一向沉溺在父母的关爱中,期望维持着童年的纯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现实却不允许这样。没有人能一向待在“百草园”里,我们总有一天要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也无趣,但那又是我们人生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历了成长历程之后,在你能够独立生活时,回头再看“百草园”,不也是很完美的么?
我们应当从“百草园”中走出来,大跨步地迈向“三味书屋”,经过“三味书屋”的洗礼,让自我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职责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本书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其中最让我感受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鲁迅的隐鼠弄死了,鲁迅很气愤。鲁迅很想拥有一本《山海经》,长妈妈给鲁迅买了《山海经》,鲁迅感到很惊喜,对阿长充满尊敬和感激,就没有跟长妈妈计较隐鼠这件事了。鲁迅先生写了他童年时和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爱还有《风筝》,讲了了鲁迅干涉弟弟制作风筝的往事,当鲁迅看的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他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从而无法受到弟弟的宽恕,表达了鲁迅的自责和忏悔心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前半部分写了鲁迅在童年时期百草园无拘无束玩耍时的快乐生活,接着线了鲁迅在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表达了鲁迅对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让我更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活。我还学到了鲁迅写作的一些方法。
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这篇散文是鲁迅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而作的,收录在《朝花夕拾》中。优美的文字然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仿佛把我也带到了那个年代。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铺叙,以纯真的笔调展现了孩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对束缚孩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做出了批判。
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美味的覆盆子;孩子们能在冬天的百草园堆雪人、捕鸟;更能听到隐在那一片荒芜的野草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文中关于百草园中景致的描写,由静到动,详略得当,显示出了身在其中的乐趣不会消失,只会在随着季节的流转而变得丰富多彩。
当作者关上百草园的大门后,视角随机又转入另一个世界——三味书屋。在鲁迅眼里,这是“最严厉的书塾”,孩童来到这里便会受到束缚。然而作者先抑后扬,随即写到书塾的后院的玩耍和课堂的偷乐,给学生时代的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表现出了孩童追求快乐的天性是不可压制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回忆起童年的美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在鲁迅先生的文章话语中,充斥着对封建主义的不满,与对国家沦落到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的激愤。鲁迅先生为革命,对国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及面对帝国主义的大无畏主义,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时候,在网上便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中国的前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隐便能望见,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缩影: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轻松而自在,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评,而是简洁优美的笔调,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自由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书先生的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的诵读声,鲁迅先生携着这一切的一切,从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语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我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百草园给童年时的鲁迅带来了许多的乐趣,百草园的景色让鲁迅百玩不厌。
长妈妈给鲁迅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鲁迅听完后,便很想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鲁迅进了三味书屋以后,他就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 ……此处隐藏1581个字……我在那时该会多么幸福啊,而生活在当下土地上的植被越来越少,好像我们身边就不存在植物这种东西一样。
要说鲁迅先生学习好那是一定的,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就能在学习上这一方面成功呢,我主要总结了两大因素:一是对学习含有渴望的态度,二是对教书育人的老师抱有尊敬的态度,鲁迅先生呢在这一章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而对比我们不是缺少这两点吗?就好比学习不是自己的一样。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书中有非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1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2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3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花壳,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4鲁迅先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视点,描述了百草园里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在树叶里长吟鸣蝉,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有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轻捷的叫天子。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鲁迅先生用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令人神往、充满童趣的乡村画。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是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思念。随着那百草的摇动,金蝉的长鸣,思绪把我也带回以前只要学校一放假,爸爸就带我去奶奶家乡玩的场景。
奶奶的家乡在古运河畔的一个村庄。踏上弯弯的村道,穿过浓绿的枇杷园,沿着那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绕过一个大大的清水塘,看到三颗高高的枣树时,小竹林左边那白墙黛瓦,屋顶爬满南瓜藤的农舍,便是奶奶的家了。
奶奶慈祥地、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小伙伴们在田头奔跑、在荷塘摘莲、在树下打枣、在门前堆雪人。我们顽皮的身影、欢乐的笑声在奶奶家的房前屋后环绕。
美好的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浓浓的思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5老师讲了一篇重点课文《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课文。
他笔下的百草园,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和高大的皂荚树,何首乌藤,木莲藤还有覆盆子是那么的自然;他笔下的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还有蜈蚣。整个泥墙根一带,都洋溢着欢乐和自由。我更喜欢鲁迅写的关于美女蛇和赤练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还有何首乌藤的传说,“我”梦想成仙,于是经常拔起来,显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后面则是写“我”到三味书屋里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询问“怪哉虫”一事,但是先生却有了怒色。我也喜欢那善良、极方正、质朴的先生。整篇文章下来,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反映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发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强烈的不满。但是,鲁迅笔下的童年,还是有些乐趣的,至少还有陪伴他的百草园。而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孩子们,陪伴我们的也只是不断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动的电子游戏,生长在大都市里的我们,哪里有一片绿色?
天啊,鲁迅多少年后却仍然记得自己的童年并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把他描绘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我们呢,当我们长大是回忆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堆的补习班还是摞起来高的像塔的作业?不得否认,现在小孩子的生活,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