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时间:2024-01-25 19:41:33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这天,风最后一次摩擦着脸颊,最后的风仿佛显得更加的轻柔、舒适。风吹云飘,乌云也加快了笼罩整片天空,枯叶也被无情得甩落,飘零在一片秋色中,最终脱离了那唯一的依靠。

她,轻轻的闭上了双眼,就如那清亮的涧水,只是无助地抱住飞鸟的倒影,等待回归,而飞鸟飞回那一涧流水早已物是人非。这一切以尘埃落定的沉痛在兰芝心里汩汩流过……她毅然决定了,“揽群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任泪水决堤,任涟漪飞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么好的一个女子,只为一句“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误会,和兄长的威逼,促使兰芝一跃而下,用死的代价换来了对爱情的坚贞。

然而焦仲卿,在无奈地思考,回忆。很冷静地。脑海中回荡起昔日与兰芝的温馨画面,流露出一种甜甜的欢乐香味。然而,这毕竟是昔日的梦。此时的他,矛盾如浪潮般涌上心头——爱情与亲情,难舍难分,究竟如何是好。风声潇潇,焦似乎听懂了兰芝的呼唤,泪开始把眼眶湿润了,一滴一滴地溅下来。他拿起了缰绳,策马飞跑在青石板路上,风咧咧地刮着他的脸,却不知自己已泪流满面。

到了那树下,知道兰芝已为他殉情,焦不再徘徊,不再犹豫,他给不到兰芝幸福,决定不可以再辜负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他,也应着当日的誓言,自挂东南枝,陪君至黄泉。

暮云遮着夕阳,阳光在天空零碎,他们留下了最后的一丝微笑,最后变成永恒的一曲箜篌,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在这微风中荡漾……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

何时何地相会

当千千万万次等待的热情擦肩而过时,留下的便是一缕烟云。那份不奢望幸福的爱情,载着等待和守候,因此而永恒,回荡千年……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

兰芝啊!汝何所惧?即使黑暗中的爱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会驱逐一切。从古至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坚强,只要自己做过的,都会无怨无悔。千般恋爱万种情,一切尽在不言中。纵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宁死不再嫁,只为仲卿对你许下的承诺,你的专情,你的专一,让我倾佩。

仲卿的爱,枝头空。似乎又重演了《梁祝》的凄惨。你爱兰芝,爱的无怨无悔。你对她许下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让我置身在封建社会看到了你的执着,看到了你对爱情的追求。但在当时,你的“孝道”未免对兰芝有些残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将兰芝置身何处呢?我也许不是你,不能体会你的心情。兰芝只是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爱的人手里的一纸休书。如果在现代,我相信你对兰芝,一定是不离不弃,对吗?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时间在老去。那时的花开,那时的刹那芳华,我们目光集聚,没有别离!青山依旧在,真情万古存。棒打鸳鸯,说到底就是一种现实的罪过,这种罪过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来不及陪你一世,来不及问你什么是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泣,你就这样悄然而走,头也不回......

结局虽然不是很美好,但是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的真挚不予,两人突破了生死的考验,获得了真挚的爱情。而现在的年轻人,说结婚就结婚了,还没过多久呢,又说离婚就离婚了。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人们对爱情的不珍惜和不尊重,所以我们要尊重,珍惜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整理书柜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高中时的读书笔记,而这篇《孔雀东南飞》则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页。至今仍记得自己初读此文时眼泪潸然、泣不成声的样子。

其实故事也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双情笃伉俪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读之,总会伤感至极。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美好的爱情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缺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4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孔雀东南飞》这部剧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本文来 ……此处隐藏4623个字……什么是永恒,甚至还来不及哭泣,你就这样悄然而走,头也不回……

君泪盈,妾泪盈,

洛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2

想到兰芝对我忠贞的真如蒲苇一样坚韧,我定当如同磐石一样不能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更不能违背我们当日的誓言。

她果真去了,我当日真不该说那样的话,真不该冲动。我当初就应该坚信兰芝对我的忠情。我不应该像懦夫一样诋毁兰芝对待我如蒲苇的真情。当初或许我应该百般地请求她留下,当初,我应该不顾母亲的反对,把她留下。谁知孝与兰芝的爱情不能兼得。

今日,她走了,我该怎么办呢?我是在世间苟且活着,忍受丧妻之痛吗?这样的日子又什么趣味呢?人心已死,世间即使再繁华,我也不想留恋。兰芝走了,或许我也该走了,在这世上,所有的相思都伴随着凄凉的秋风吹散,所有的沉痛都伴随着冰冷的秋雨拍打在我身上。我不该懦弱地逃避现实,我多么地应该把公务与你分的孰重孰轻。于是我错过了你。终于我失去了你,以至于此刻我如此想念你,想念你的勤劳,想念你的温顺。

当初,我多么应该与你相伴厮守,愿作风儿与沙,与你缠绵到天涯。心与你做双飞的碟。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我似乎缺少了与你相伴到老的坚定信念,如果我有,

你也不会被遣回娘家,受弟兄的逼迫,才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你,注定将与你黄泉为友,我对于真正想要的东西,在这一刻,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你才是我世界的所有,我懂得了没有你的日子就像隆冬一样毫无生机。秦罗敷即使再倾城倾国,也比不上你的美丽与温顺。

在此刻,在你死去之时,我的世界已经消失,让我一起追随你而去,去追寻你,追寻我们之间温存的爱情。即使世间再多繁华,这对于我来说,早已经如深秋一样凄凉。即使世间有太多的羁绊。

如此逼人,风已彻底吹进了我的骨头缝里,仅仅一天时间,一切全变了,这不禁使我暗自惊心,把自己稳住,是到了在风中坚持或彻底放弃的时候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3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择了妥协。

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

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希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知道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爱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证明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

误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爱情了。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该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笃的刘兰英、焦仲卿夫妇为家庭所逼,被迫分离,最终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诗歌,文采飞扬,遣词用句贴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其中许多对偶成为后人传诵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东难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诗中可见,当时男女成婚,均为父母(或兄长)包办,媒人说合。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养出真情实感,两相依依的夫妻,虽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但他们的婚姻感情不以贵贱、贫富而转移,即便在家人看来有更好的前途和归属,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只专属与被迫分离的对方。

诗歌中的人物及对话活灵活现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刘兰芝说她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闷”。可见其多才多艺,但她终不能讨婆婆欢心,受尽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胜任当你家的媳妇,就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亲的决定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开始,及至后来,刘兰英的母亲和兄长逼迫刘兰英再嫁,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遵循“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结果。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则可被强行扼杀。故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鸳鸯、生离死别的悲惨故事。

希望在我们这个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莫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希望如此。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移”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千百年过去了,读着《孔雀东南飞》,仿佛还能看见美丽勤劳妇女工作的身影;还能看见面目深沉的婆婆责备媳妇的情形:还能看见软弱无能的府吏跪在床前哀求的表情;仿佛还能听见妇女与府吏别时的信誓旦旦。媒人来了,妇女为了爱情,为了誓言,毅然“揽裙拖丝屐,举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美丽勤劳的妇女是谁?兰芝是也。一个愿意为爱情而牺牲的人,她与焦仲卿是真心相爱的。但因为焦母,自己的父母兄长,她走上了绝路。兰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解脱;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刚强的另一种诠释。

兰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的精神却活到现在,播撒在神州的每一个角落,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兰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更能展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对自我的解脱,而这也许就是她唯一的选择。

既然兰芝之死是那么令人惋惜的,那兰芝之死又是谁的错呢?焦母?还是兰芝的父母兄长?这一直都是人们所众说纷纭的。千百年过去了,人们终于晓得:兰芝之死是由于那个时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兰芝不过是那时代的一件牺牲品,有更多的兰芝在我们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牺牲品。而兰芝算是幸运与幸福的那个,至少在今天还有人记得她,记得当年可歌可泣的爱情,为她愤愤不平。而更多的牺牲品甚至还说不出名字。对此,我无奈地说:“那是一个末世,是一个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