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观后感14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观后感 篇1
电影《孔子》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没机会看。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跟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跟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观后感 篇2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大-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孔子》观后感 篇3
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他还是儒家的创始人。
这本书里面讲了孔子从没落孤苦到从事教育成为一代名师的边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是“在挫折中磨练”这里面讲了孔子非常有志气,孔子幼时家境不好,穷困的生活对他的磨练。这是他之后经得起各种困难的原因之一。
孔子刻苦学习逐渐成了好学的人,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江静娅,她和孔了一样是一个好学的人,也是我们班的班长,在学校也经常帮助我们,比如说:有一次,我们班有人作业不会做,她都会细的帮助我们。向孔子这种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挫折,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努力让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这本书还有好多孔子的一些故事,看了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我们都要学习孔子的坚持不懈和不畏惧困难的精神。
《孔子》观后感 篇4
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
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孔子》观后感 篇5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义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可《孔子》这部电影还表现出他的另一个优点——勇。
他一心想让鲁国强大,于是他就在鲁君面前推广仁义。果真,鲁君让他当了代丞相。从此,鲁国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又过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孙狃发动战争,想要登上鲁君的宝座。反军打进都城,鲁公跑到季家,公孙狃步步紧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猎了。这时,孔子说:“把叛军引到武子台!”字路领命,便去把公孙狃引到武子台。公孙狃见孔子在台上,便下令放箭。可台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后放,把一个个装铁浆的大罐子推上来,冉求一声令下,鲜红滚烫的铁浆流淌出来,把公孙狃的军队士卒烧得个个焦头烂额。公孙狃在乱军中自杀。孔子看到这个场面哭了,因为他一向讲仁义,不希望看到国人自相残杀。
孔子的仁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
《孔子》观后感 篇6
孔子,就是我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会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0xx年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的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之后,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这过程中是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都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了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了自我的素质,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大家也一齐去看看吧!
《孔子》观后感 篇7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好学的故事流传至今。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生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我的学识不够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如果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明白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个性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能够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我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我。
《孔子》观后感 篇8
趁过年放假之际,马不停蹄地重看《孔子传》。再次看得泪花流,再次深受洗礼。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但偏偏凡夫都想我尊你卑,所以都自私自利啊,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啊。从头至尾,无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夫子的君子之腹啊!!不,不是君子之腹,是圣人之腹!!
通篇看下来,确实能完全懂夫子的人只有颜回。而夫子之道的高深确实也不能怪世人难懂,同是夫子的弟子,都有不能解其深意的啊。如冉求一样,开始我感到他比其他弟子更能理解夫子的大道,然而从后来的田赋税收一事看出,他其实并未得夫子真意,反而看问题看得不够深远了。
所有一切人皆只想自身的利益,这就是夫子之大道无法推行之根本。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事情。但我相信夫子的理想最终还是将由我们华夏子孙来实现。人类已经历经够了小人的自私翻演的历史,是时候走向天下大同了。
老和尚常说的是不是真学佛,为众生就是真学佛,为自己就还是搞六道轮回。
什么是道,说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凡事不为自己的利益,只想他人好。说难就是这么难,难在世间能有几人真正做到!
试想自己一身瓦裂也都全是惭愧啊!
《孔子》观后感 篇9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所选取的一些故事单元也比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进而代国相;夹谷会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叛将陷都,镇定自若,救大厦之将倾;堕三都,三桓掣肘,功亏一篑。比射艺夺兵符,守周礼以身作则,机智辩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弹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冉有性格各异……,影片中有东周诸侯争霸的宏大战争场面,也有子见南子时说的“爱德如爱色”的'观众笑声,让我们有幸对两千年前的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国,或许也只有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对君夫人的离去心中不禁惋叹,也客观上调节了下半场故事的节奏。
《孔子》观后感 篇10
《孔子》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向没机会看。昨日午时,学校说全体师生一齐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与书一齐,“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可是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那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的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那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我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必须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立刻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我能做得到。
《孔子》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读完了吴祚来的《孔子学堂》,里面的名句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
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孔子》观后感 篇12
星期二的上午,天空中大雪纷飞。我们笋芽儿中队来到了孔庙,进行开学典礼仪式。
我们进了棂星门,有一个泮池,呈半圆形,泮,半水的意思,所以水池是半圆形。看见泮池里几条金鱼,望见不远处大成殿的正上方有悬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刻着四个引人注目的大字——“万世师表”。在大成殿里有5尊坐像,最引人注目那就是孔子,左右边还有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勤奋好学的曾参;孔子之孙孔伋;古代大思想家孟轲。孔子像前摆放着太牢和五供,是祭祀用的。
大殿城内。天花和梁房上遗存了大量的清代的彩花。彩绘色彩鲜艳,色泽古朴,图案上龙、凤麒麟、牡丹、人物等栩栩如生。走出殿堂,左边是碑林区。最早的一块碑石,就是“无字碑”。碑石是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后面来到了石径阁,那些字都是刻在石头上的,这样不容易窜改,所以才留到今天。最后,我们绕过江南庭院参观了星像馆、文昌阁和赑屃,孔庙之旅就结束了。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要传承孔老先生的思想和文化。这次的参观活动,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增长知识,感受了国学文化的魅力。
《孔子》观后感 篇13
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就裂开了。
刚刚好,颜回、马和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孔子》观后感 篇14
昨天,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这部电影讲的是孔子在鲁国当大司寇时,国相很不情愿,便把职位也给孔子,只当大司徒。后来,因受齐人奸计,大司徒便想办法把孔子赶走了。一代圣人从此就过着和乞丐一样的生活,可他从来都没忘记自己是鲁国人,要回鲁国。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
看完后,我发现,自己和孔子差太多了,就拿耐心来说,我有一次去游乐场,我去玩过山车,发现排了很长的队,我只好硬着头皮排队,途中多次都想放弃,可爸爸说:“现在还好,以后还有很多都要等更长时间。”说完,挡着我,不让我离开,最后,因为爸爸挡着我,我才玩到了过山车,而孔子却一直想着要回鲁国,从不忘记,我真是自愧不如。
孔子的弟子的品德也很高尚:颜回为了救经书被冻死,子路死前也不忘夫子的教诲,戴好帽子,堂堂正正的死去……我一定学习孔子和他的子弟,做一个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