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短暂的一生,从那天下着淅沥沥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门,走向那个让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开始了,但同时也注定了她命运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但是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却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是个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
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每一本书都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记忆。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亲友,为了躲避法西斯纳粹的廹害,无耐之下只好躲进了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屋。躲在这间小屋里的三年,白天他们不能发出一点声响,只有在晚上才能活动一下。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躲藏在小屋里的8个人被捕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得以生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妮的父亲十分消沉。后来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终于鼓起勇气,用他的后半生宣传《安妮日记》,也就是现在我看的这本书。
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安妮不会离开我们,犹太人不会受到伤害。让我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不让历史悲剧重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喜欢《安妮日记》这本书。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让世界充满爱,让爱的阳光洒满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3
近段时间,我在看由法国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的前两年写的,可以说吉蒂(安妮给这本日记起的名字)是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中唯一的情感来源,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她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更带着她对德国侵略军的憎恨,所以这本书不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对德军占领下的犹太人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怎样写日记,而且有认识了一些书中的朋友,学会了一些知识。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从书中我好像又看到了以前的中国:很懦弱,被日本,美国等地方逼着签丧权辱国协议,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让出去,可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正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把其他国家抢走我们的东西都讨回来。
从此以后,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安妮日记》读后感4
读着此书时,想到这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拋。可是若没有生命,又何谈自由呢。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正当青春烂漫的好年华,正是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而又贪玩的年纪,却为了能够在纳粹的铁蹄下存活,在密室里度过了两年暗无天日的时光。不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还得忍受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还好,安妮有着乐观的心态,她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享受着偶尔阳光的恩赐,憧憬着得到自由时的幸福生活。
虽然密室里的生活单调的乏味,但是安妮有书做陪,有日记这个不离不弃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么死板而苦闷,还有彼德——这个似朋友又似恋人的相知相守,让失去自由的她偶尔能够开心快乐。
一场没来由的战争,让很多无辜的犹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对活着的向往让他们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却也难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亲人还是失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和欲望一旦膨胀,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
但愿人世间不再风起云涌,永保太平,永少杀戮。
《安妮日记》读后感5
《安妮日记》是犹太人在二战时期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因为二战期间在盖世太保的“召集令”下,他们为了防止被纳粹士兵发现躲进了一间狭小的密室,在密室的这段时间里,她通过写日记记录下了她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看完这本小说,我非常同情安妮,也憎恨那些德国士兵。安妮是个活泼开朗,乐观的小女孩,并没有在如此恶劣的生活中变得气馁,虽然被迫生活在狭小的密室里,但她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用精神食粮充实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安妮让我很敬佩。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善良、乐观、勤奋好学和勇敢。
在她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满了对解放的期盼,对和平的向往,对课堂的怀念。可是谁又能想到呢?安妮在解放前的两个月被害了,她终究没有等到解放的那天,想到这,我不禁深深感到惋惜。
看到安妮坚持读书学习,我感到很惭愧,说实话,一到放假,我一心就只想着怎么玩,去哪玩,把学习抛在脑后,没想过假期要好好看书学习,或许,我应该要改变一下学习态度了,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6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这是一位敢于揭露事实的年轻女孩写的。这是我读过的关于战争及其对人类影响的最明智、最感人的书。
安妮.弗兰克介绍了纳粹时期,也就是荷兰被德国占领的两年,藏匿在密室里的八个人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隔绝和监禁之中,不仅远离外部可怕的战争环境,也远离自己。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邪恶以及人类精神的堕落。
与此同时,安妮在她的日记中清晰地写下了人类基本精神中那些崇高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恐惧和屈辱,但这些人并没有放弃。安妮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她在两年内迅速成熟,在她生命中关键的青春期迅速而艰难地改变。用她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凭借她的智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安妮一直在思考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她还写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长中的问题。
这些是一个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年轻女孩的想法和感受。她的日记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接近,我不禁深深地陷入了她短暂的一生和整个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7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实录。
安妮.弗兰克于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家庭,希特勒担任总统后德国法西斯开始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兰,可是好景不长,德国又占领了荷兰,弗兰克一家只能躲进密室里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还给它起名叫“吉蒂”,从此以后安妮每天都给“吉蒂”写信,他写的都是关于信仰和宗教的信,这使我非常感兴趣,安妮虽然呆在密室里,但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热爱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呆了二十五个月之余,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坏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营,后来染上伤寒失去了生命。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安妮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很成熟。她十分坚强,有勇气,从容的面对一切。她的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8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 而13岁的安妮呢?应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向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趣味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我的梦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完美的。”
所以,在阅读了《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头,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个更欢乐的吗?”
《安妮日记》读后感9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日记本,随处可见。
我曾经因为觉得好玩而下定决心开始写日记,但不到一个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记本是她13岁的礼物,她从那时就开始写日记,直到伤寒夺去她的生命为止。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学校两点一线,每天往往复复,还是因为安妮的生活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记录下来。安妮过的是隐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记中记录的却几乎是密室外发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这些事,或许她就更会像一个普通的少女。
但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二战时,犹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认为是出卖耶稣的人。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尊,当你的自尊、你整个家族的自尊被别人践踏在脚下时,那种愤怒、那种不甘,那种拼了命都要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的情绪,从安妮的日记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却迟迟不能完全体会。
这种痛,没有经历过,又有谁会知道,会去关心?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作《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位叫安妮的女孩在1942年到1944年里写下的日记。日记里面的主 要内容是:安妮一家为了躲避迫害,就和凡、达恩家族和杜塞尔医生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费兰克在二战期间遗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她真实地 记录了为躲避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个家庭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难生活,同 时也记录了她对战争、人性及未来的思考……坚强、乐观的安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 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为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材料。
安妮的爸爸曾经对安妮说过去多话,最让我感动的是“只要能在世界上活一天,你就 很幸福。”这句话,听了这句话后我可以感觉到安妮那时的生活十分艰难,我认为我应该好 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这些和以前的时候还相差好多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并被带到集中营去。飞机投下来的导弹虽然能炸毁房屋,但却炸不毁安妮坚强的意志。在她感觉无聊时,就用学习和从阁楼上的窗户眺望大自然来消磨时间。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安妮日记》是我在暑假里读的一本书,讲的是安妮在密室里度过的那日日夜夜。
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法国的法兰克福,这天是安妮的生日,她收到这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并给这个日记本起了一个名字叫吉蒂。
可是,好景不长,法西斯战争兴起了,安妮一家转移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时,安妮已经上了中学,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可是,法西斯已经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只好到处寻找安全的地方隐蔽。
终于,在法西斯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安妮一家又转移到一家果酱公司的密室里。
在这间密室里,安妮度过了24个月,她躲进去的时间正好是女孩子最重要的的花季阶段,可是,安妮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迎接她的只有大炮声、枪声等等。还有,在密室里不能点灯,不能有光,不能有……总之还有很多很多的规矩。安妮就在密室里一直写日记,她用她的笔为了实现自己要做个作家的梦想,写了一本书,这里面记录了安妮对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问题的看法,用现代人的语气,为我们描述这她的世界。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关于《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5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